配资专业炒股投资 行业遇挑战,倒逼建材产业突围

发布日期:2024-10-04 12:43    点击次数:140

配资专业炒股投资 行业遇挑战,倒逼建材产业突围

房地产业的深度调整,除了影响该行业自身外,也在影响着上下游产业链,建材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建材产业涵盖了建筑工程建造的各个环节,门类繁多,这一行业与家居类似,同样具有“大行业小企业”的特征,即头部企业与大量中小企业乃至小型作坊并存,当房地产业不景气,建材企业不论大小,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通常而言,建材企业主要围绕自身所在的门类进行研发生产,但随着业务增长及摆脱困境等需要,部分头部企业也开始加速寻找新的增长点。除了转型升级、利用新技术赋能外,如何跳出周期,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觅得发展空间,也成为建材产业下一步需要面临的一大课题。

水泥

承压中找寻新增长点

去年年末,华润水泥宣布正式更名为华润建材科技。更名后,他们交出的第一份年报的整体营收利润数据表现一般——综合营业额255.5亿元,同比下降12.9%,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6.4亿元,同比下降60.1%。

但这其实并不是华润建材科技自己的问题。

规模更大的海螺水泥虽然营收增长6.8%,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33.4%。天山股份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了19.01%和56.74%。金隅集团归母净利润直接大幅缩水97.9%,仅有2526.28万元,与1079.56亿元相比,反差甚大。而华新水泥则保持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增长。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中国水泥协会就曾预计2023年水泥行业利润为32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50%左右。行业利润总额为十六年来最低值,水泥行业销售利润率远低于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从已披露年报的水泥企业看,大部分企业受制于国内市场的挑战,盈利有所回落,但个别企业凭借较早起步的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和国际化取得了逆势增长。

水泥产业仰赖房地产、基建等工程项目,而当房地产业遭遇调整和收缩后,新开工项目、面积不足,对水泥的需求也会缩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2023年全国水泥产量20.23亿吨,同比下降0.7%,按照全口径产量计算,水泥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4.5%。与此同时,2023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1%。

中国水泥协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23年,水泥市场“量价齐跌”,原燃材料成本居高不下,行业盈利空间持续受到挤压,行业效益大幅下滑,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双双降至较低水平。

报告总结了水泥需求持续萎缩的主要原因,包括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房地产领域水泥需求骤减、基建项目资金不足、工程项目施工进展缓慢、旺季需求弱化,以及华东和中南两大水泥消费核心区域需求出现大幅下滑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产业链延伸无疑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在2023年,多家水泥企业的“骨料”业务成为发力点。

尽管营收利润下滑,但华润建材科技2023年骨料销售量达到4558.3万吨,同比猛增201.5%。毛利率达到55.4%。而海螺水泥2023年骨料及机制砂实现营收38.64亿元,同比增长73.32%,该公司也通过业绩报告表示,要全力推进骨料产业发展和产能发挥,推进商混产业布局,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进入2024年,水泥行业仍在面临困境,在一季度水泥产量同比仍然下滑的背景下,海螺、冀东、天山等水泥企业一季报都遭遇营收同比下滑,天山股份甚至遭遇亏损,归母净亏19.23亿元。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2024年水泥行业的供需关系总体仍然承压,国内市场的盈利能力或仍在探底之中,提升主业竞争力、加快新增长极的培育或仍是优先的工作。

“虽然行业和企业遇到一些困难挑战,但是我们依然充满信心。”华润建材科技董事局主席纪友红说。

陶瓷

转型升级带来行业分化

“陶瓷行业这两年很困难的,大家都在想办法。”在一场由广东陶瓷协会举办的论坛上,一名陶瓷企业代表向南方+记者如是表示。

不过与水泥产业整体不景气相比,建筑陶瓷产业呈现更多的是“分化”。

2023年,东鹏控股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其中营收77.73亿元,同比增长12.16%,归母净利润7.20亿元同比增长256.63%。

其他陶瓷企业则各有各的苦衷。蒙娜丽莎在2023年实现了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达到2.66亿元,但营收下降了4.94%。箭牌家居营收同比增长1.79%,但归母净利润下降了28.43%。惠达卫浴则遭遇转盈为亏,归母净亏损1.97亿元。而在陶瓷机械企业中,科达制造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缩水”,道氏技术亏损0.28亿元,国瓷材料营收增长21.86%。

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陶瓷卫浴行业整体不景气。但未来仍“危中有机”,整体向上的发展方向不变。在梳理年报中可以发现,多家企业均在积极寻求转型,部分成果已初现。

以天安新材为例,虽然并非纯粹的陶瓷企业,但2023年其建筑陶瓷收入同比增长约21%,再加上汽车内饰饰面材料收入同比增长约15%,这两部分销售规模扩大以及高毛利产品的盈利能力增强,帮助其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的扭亏为盈。而从去年开始,天安新材尝试泛家居领域,将陶瓷与“大家居”产业链深度融合。

近年来,消费者对整装、整家、定制化需求的增长促使家装家居企业积极探索提供标准化、一体化服务,通过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各大品牌开始不止步于卫浴领域,或从销售产品向提供整体卫浴定制解决方案转变,通过定制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或开始发力泛家居战略,从卫浴、橱柜、阳台、全屋系统等,打造全新的泛家居生态,成为行业的新方向。

2024年正值“消费促进年”,在消费分级与消费升级的双重引擎推动下,卫浴品牌提升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正当时。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让陶企愈发重视转型升级,尤其是生产线的改造扩建、设备更新、系统升级,其降低成本的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而这种需求在近几年愈发低迷的市场行情下显得尤为迫切,更是在行业掀起了一股技改热潮。

东鹏陶瓷在2020—2022年投入了5亿元技改资金对旗下六大基地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整体能耗指标下降15%以上。

随着未来国内卫浴市场转型升级,市场加速竞争将会淘汰渠道建设落后、技术创新能力弱的企业,国内卫浴市场将会加快洗牌,市场集中度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市场需求整体不足环境下,头部企业、优秀企业通过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研发创新,提升质量、提高能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优势,而一些原本经营不善、生产线老旧、产能落后的企业,在缺少市场支撑的情况下,难以再加大投入进行升级,面临着被淘汰压力。”广东陶瓷协会会长陈环认为,这将促使产能落后、管理粗放、理念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企业退出市场,行业洗牌加快。

涂料

绿色升级寻找增长新引擎

“全球经济发展重要驱动方向将促使涂料行业向绿色环境友好、功能化、数字化转型、AI技术、生物质涂料、低能耗技术、可持续发展、供应链安全等方向发展。虽然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较大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总体预期向好趋势和愿景不会改变。”在2024中国国际涂料大会上,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会长刘普军说道。

根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涂料企业总产量3577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4.5%;主营业务收入4045亿元,较上年同比下滑4.5%;但是利润总额为23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5%。

其中,11家上市涂料企业的总营收为838.22亿元,保持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为5家,分别是东方雨虹、北新建材、飞鹿股份、金力泰以及广信材料,其中东方雨虹和北新建材分别成为营收、净利润最高的企业。

从盈利能力方面来看,11家企业中有6家企业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其中飞鹿股份、金力泰、广信材料三家企业的净利润增长幅度更是超过100%。与此同时,渝三峡A的营收为5亿元,净利润却为-0.35亿元,同比下滑166.38%;科顺股份的营收为79.44亿元,净利润却为-3.38亿元,下降幅度高达289.4%,科顺股份在年报中称,主要系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所致。

不过建筑建材行业普遍面临回款难题。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建筑行业的整体不景气使得工程回款周期愈加延长,甚至出现拖欠现象。2023年,科顺股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居末位,为1.18次,其他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均为个位数。其中周转率最高的北新建材也不过是8.96次。

此外,涂料行业还面临需求萎缩、消费降级、内卷升级的多重压力和“增量不增收”的困境。如何跳出传统思维,寻找发展新机,成为了涂料企业的当务之急。

其中一条道路便是收并购。2023年全球化工企业收并购活动进一步复苏,以知名外企立邦为例,仅在这一年内,它就已经出手5次,横扫密封剂、粘合剂、建筑涂料、干混砂浆等多个领域。北新建材以40.74亿元收购嘉宝莉78.34%股份,将嘉宝莉收入麾下。

另一条道路是“借船出海”。今年2月,广东多家涂料企业再次抱团出海,包括广东四方威凯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漆彩嘉信科技有限公司、顺德龙江友邦涂料制造有限公司等赴俄罗斯考察交流。

还有一个关键词是“下乡”。伴随着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深入推动,我国陆续在浙江、山东、四川、湖南等多省市开展了试点活动,进一步加大绿色消费、绿色建材下乡力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绿色升级”。近日,三棵树亮相上海中国品牌日福建展馆“绿色版块”,进一步推广绿色品牌形象。除三棵树外,多家涂料企业也着力品质升级,如广东亿固壁安粘贴技术有限公司就提出了“0空鼓50年防掉砖”品牌升级战略。

随着消费者产品安全意识快速提升,对环保、安全等特性需求增长迅速,而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目标下,相关标准将逐渐收严,涂料企业也迫切需要提升产品品质和环保性能。

南方+记者 葛政涵 黄晓韵 柴亚娟配资专业炒股投资